對孩子進行性教育需把握的原則

 青春期是人們成長中必須經歷的過程,這個時候的我們懵懂,憧憬著未來,但這個時候孩子對性別的認識從出生就開始了。在襁褓中,寶寶就在感受母親的溫柔軟語和父親的寬大臂膀。但那時,他們對性別的認知和探索是自發的,是一種生命的本能,直到2.5~3歲,多數孩子才真正知道自己是男生還是女生。

對孩子進行性教育需把握的原則1  男孩篇
  不要阻止男孩對身體的探索兩三歲的男孩會對自己和他人的身體表現出濃厚的興趣:許多男孩喜歡摸“小雞雞”,有時他們也會要求摸媽媽的乳房,跟媽媽一起洗澡。面對這些情況,父母表現出來的態度越坦然,越有利於孩子接收正確的信息。

 男孩在洗澡後或起床時摸生殖器,父母完全可以視而不見,但要告訴他,生殖器是隱私部位,不可以在公眾場合摸,同時給他穿上閉襠褲以減少這樣的行為。媽媽完全可以跟4歲內的兒子一起洗澡,幫助他認識女性的身體特徵。如果媽媽對此感到不安,也可通過圖畫書滿足孩子的需求。

  多包容男孩的調皮男孩天性好動、容易衝動、喜歡對抗,在養育過程中應該注意男孩女孩的天然差異。如果男孩從小生活在一個相對女性化的環境中,教養者希望他們事事像女孩那樣順從、安靜,勢必影響男孩個性的張揚,性格也會變得膽小、退縮。

  性別角色的形成機制主要靠模仿,所以父親對於男孩的成長尤為重要。父親一方面要抽出更多的時間陪伴他們成長,另一方面也要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陽剛、堅強、有責任有擔當的男性榜樣。

  女孩篇

  坦誠與女孩交流性別差異相較於男孩,女孩更願意用語言與父母交流,表達他們的需求和困惑,比如女孩通常會對“我為什麼沒有’小雞雞’”、“爸爸為什麼沒有’咪咪’”這類話題感興趣。面對這樣的提問,簡單地用“你是女孩,沒有’小雞雞’,爸爸是男生,沒有’咪咪’”回答並不好。父母可以告訴她, “女孩也有’小雞雞’,只是跟男孩長得不一樣”、“爸爸也有’咪咪’,只不過比媽媽的小”,這樣的回答既客觀又傳達了兩性平等的觀念,不容易讓孩子感覺到身體有缺失,產生自卑心理。

  別把女孩養成“假小子”父母一般比較介意男孩像女孩子一樣害羞、靦腆,而女孩舉手投足像個男孩子倒會得到父母的首肯,父母甚至願意給女孩剪短頭髮、穿上男孩的衣服,有的父母還會直接叫女兒“兒子”。這種模糊的態度很容易使女孩產生性別認同上的混亂,阻礙女孩性別意識的正常形成與發展。女孩就是女孩,日常生活中,父母應該按照女孩的性別來教育和培養,讓她們穿裙子,玩布娃娃,重視培養女孩的優雅氣質和儀表之美。需要父母真心接納孩子的性別,不要跨性別教養。另一方面要意識到男孩女孩的性格也需要互補,男孩在一段時間會喜歡照顧洋娃娃,女孩在一段時間喜歡爬樹、冒險,這些並非壞事,可以幫他們彌補性格的缺失。

 還有人認為凡事不應該過激,管得太嚴了會影響到心理的正常發育,一個不懂交際的人如何能適應現代社會?如果不管,這麼小的孩子怎會有嚴格約束自己的能力?您有什麼好的看法嗎?還是讓我們先聽聽專家的看法吧。

  早戀,我認為應該稱為“中小學生戀愛”,因為在青春期孩子出現對異性感興趣,對異性表示好感是很正常的事情,加之現在的孩子由於個體差異,有的孩子性成熟比較早,他們對異性產生的愛幕之情不能完全視作“早戀”。

  孩子出現“早戀”和“社交恐懼症”都和家長對孩子教育有關係。如果家長對孩子在人際交往中採取充分信任心理,這促進了孩子人際關係的充分發展。反之,孩子在人際關係中進行得不順利、受到挫折,這就會造成他們產生自卑、冷漠的心理。有的家長對孩子管得過嚴,妨礙了孩子的正常交往,到孩子25歲,該結婚、戀愛時,他反而不知道自己如何戀愛了。孩子在小時候遇到嚴厲的班主任對他對異性萌生好感時粗暴地制止,或者在家裡有一個權力慾望非常強的母親對孩子和異性交往的事情橫加指責,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沒有能力,沒有吸引力,對和異性交往產生恐懼心理。

  青春期性教育重在調節情緒

  毫無疑問,青春期時的情緒變得難以捉摸。人生的第一個轉折期悄悄來臨。青少年不再是小孩子,舊的人生體系開始瓦解,不得不全部放棄,而新的體系尚未完全建立。

  這時情感成了你生活中的一個奇怪吸引。你會毫不猶豫地為這種新產生的感情雀躍不已,激動不已。但是你們會發現,這種情感會在某種情況下把你們的情緒推向極致。你已經可以完全不管不顧,以“愛”的名義肆意對待雙方,誰也不願意控制自己。

  其實,這是非常有害的。原因:由於身體的發育,特別是性的發育成熟,青春期的少男少女體內積蓄了大量的能量,容易興奮過度,造成情緒上的不平衡;另一方面,他們的神經系統還遠未成熟,不能很好地控制和調節情緒,所以才會這樣。

  青春期性教育要做好這些方面

  解決的辦法是:慢慢長大會變好,但遠水解不了近渴。現在也有幾種辦法:獨處,與自己的情緒對話,接納自己的情緒,及時改變自己的一些想法。向自己的女朋友或好朋友傾訴而不是一味地發洩自己的不滿。

  青春期性教育要做好這些方面

  自古,我國關於性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守貞,直到現在,這種守貞教育還佔據著絕對的主流地位,它嚴厲告誡孩子絕不能有婚前性行為,尤其是青少年不能發生性行為。老師和家長尚且處於談”性”色變的階段,他們告訴青少年,如果發生性行為,就會面臨性病、懷孕、流產等可怕的後果,強調性是骯髒的、令人” 恐懼 “的東西。對於早戀的孩子,採取”圍、追、堵、截”等方式,以杜絕孩子們的早戀行為,完全無視青少年的性好奇與性慾望。他們原本以為這麼教育青少年,就可以真的”杜絕”青少年的性行為。然而,這樣的教育方式,只會讓青少年越發叛逆,越是不讓他門做什麼,他門就偏偏去做來試試。這樣的性教育不僅無法達到預期目的,而且使青少年缺少了學習負責任的性行為的機會。

  當代社會出現的一系列的校園門事件,都是傳統”守貞教育”的典型產物。這種教育觀念忽視了重要的一點就是,少年本身就處於一個生理和心理同步發育的階段,他們對”性”充滿好奇和慾望,會出於本能去摸索,卻沒有學會”性”的責任。比如一群男生圍攻一個女生,並脫掉該女生的褲子,我們很難單純從傳統道德的角度去批評他們,因為他們根本沒有接受過彼此尊重的性教育,他們甚至都不懂得去尊重自己。

  總之,在對青少年進行性教育的時候,教育者本身要有一個正確的性觀念,這樣才能向孩子傳遞正確的、科學的性知識,比如說,如何使用derux等等。讓孩子對性有一個清晰準確的認識,更好的尊重自己。千萬不要一味的強調不允許和異性頻繁接觸,並限制他們的交往自由,這樣只會讓他們越發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