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檔案:王敏鍵,26歲,建築設計工程師,無戀愛史,但很想談戀愛。
“你心目中的戀愛應該是怎樣的?”
“不知道…”
“你有沒有喜歡過一個女生?”
“沒有……”
“你沒有喜歡女生,也不知道戀愛的感覺是怎麼樣的,你是怎麼知道自己想要談戀愛的?”
“不知道……”
“好吧,你對面有三位女生,在我看來已經達到美女標準了,這樣的女生你願意追求嗎?”
“可以……”
“好吧,我給你三次機會分別跟三位女生表白,可以嗎?”
“可以……”
……過了三分鐘
男生杵立在第一個女生面前,臉色通紅,身體微微顫抖,手腳好像不聽使喚了,眼神茫然。最後用求助的目光看著我。
“首先找到一個喜歡對方的理由,讚美她,然後直接了當地說出自己的感受,可以做到嗎?”
“可以……”
……又過了三分鐘
“老師,我還是不行…”
“你回到座位上吧。”
這是某搭訕課堂的模擬情景實錄。也許,你會覺得這個王敏鍵很奇葩,問什麼都是“不知道”。本來他條件不錯,人緣也好,卻一面對戀愛就會不知所措,來到搭訕課堂也是他一特好哥們儿給拽過來的。心理專家許浩說,其實在搭訕課堂,這樣的男生很多,而且他們還很喜歡留堂討論。這就是我們將要談到的新群體——不知男。
何謂“不知男”?
通過上面的模擬情景,我們不難理解,所謂“不知男”,並不是無知或弱智,只是在面對某些問題譬如戀愛的時候會犯怵。若給它下一個定義,即是想要達到一個貌似存在的目標,但是問到具體實施過程的時候一概不知,沒有深入思考,導致渴望很深,但總徘徊在迷茫中。
其實,“不知男”王敏鍵迫切需要解決的只有一個問題,即明確搭訕的動機。
“不知男”的“不知”是為何?
生活中,也有許多這樣的“不知男”,他們的渴望主要來自社會的壓力,也就是家長、同事以及朋友的過度關心。譬如什麼時候結婚?女朋友談了沒有?這樣的話題壓力包圍著他,久而久之似乎真的就變成了他自己的問題,自己的需要。真的是這樣的嗎?
如果撇開這些外加壓力的“迷惑”,“不知男”真正需要的又是什麼呢?其實是歸屬與愛的需要。我們每個人都需要一種歸屬感,不論是被家人認同還是被朋友認同,為了獲得這種認同,以此得到那份歸屬感,人們選擇將迎合他人的需要轉化成自己的需要。這才是“不知男”不知的深層原因。
“不知男”該如何面對戀愛?
那麼,“不知男”該如何衝破內心的“枷鎖”呢?許浩分析,其實,“不知男”不應急於去尋找自己的戀愛對象,而是應該先把他人的需要跟自己的需要分離開。
因為他人的需要是不能完全代替自身的需要的,我們首先要剝離開而不能混淆這兩種需求,試著純粹的為自己的需求來進行選擇。
其次,你需要靜下心來回憶自己的戀愛感受,曾經的心動感覺,想想那些感覺是因為什麼原因引起的,是因為對方的美貌還是一句舒心的問候?若過去真是一張“白紙”,從來不知道什麼叫做戀愛的感覺,可以討教下身邊的“戀愛達人”,或者求教書籍媒體先了解其他人的戀愛感覺,再比照自身的情況,選擇一種比較適合自己的方式,嘗試著去接觸和交往。
最後,還要勇於實踐,捫心自問一下,自己是否準備好了跟自己的心動女生去對話,鼓起勇氣把心裡的話說給對方聽?不要害怕對與錯也別過多在意結果,只要把想法說出來,這本身就是一個突破自身的進步。
後續:事後筆者採訪了三位女生,問他們對“不知男”有什麼感覺,三位女生一致認為這樣的男生不成熟、不可靠,讓人沒有安全感。美國學者倫納德·曾寧博士在他所著的《接觸:頭四分鐘》一書中指出,與人初識的頭四分鐘至關重要。為了給對方一個好的第一印象,他認為交接新朋友時,起碼要高度集中精神四分鐘,而不應一面與對方交談,一面東張西望,或另有所思,或不斷匆匆改變話題,致使對方不悅。因此,在與異性交往中,頭幾分鐘的印像很重要,若運用不好會拉長你與他人之間的距離。